世界新闻网讯:11月15日,RCEP第四次领导人会议期间,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式签署协定。这意味着什么?
24日,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钟山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这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部分内容 1. 全球最大自贸区顺势而生 凝聚了成员国意愿共识 东盟于2012年发起RCEP谈判,8年来,各成员国举行了4次领导人会议、23次部长级会议、31轮正式谈判,共同推动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从构想变为现实。 此次签署协定的15个成员国总人口22.7亿,国内生产总值合计26.2万亿美元、总出口额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的约30%。 构建了区域高水平经贸规则 RCEP以全面、现代、高质量和普惠的自贸协定为目标,对标国际高水平自贸规则,形成了区域内更加开放、自由、透明的经贸规则,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等,协定文本长达1.4万多页。 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量整体上超过90%,大幅降低区域内贸易成本和商品价格。 服务贸易开放承诺涵盖了大多数服务部门,显著高于目前各方与东盟现有自贸协定水平。 投资方面,15方均采用负面清单对制造业、农林渔业、采矿业等领域投资作出较高水平开放承诺。 各方还就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合作等作出规定,纳入了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现代化议题,适应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方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货物贸易方面,RCEP的优惠关税涵盖我与其他成员每年超过1.4万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 在服务贸易方面,我对120多个服务部门作出了开放承诺。 我国首次在经贸谈判中达成投资负面清单,首次在国际协定中纳入数据流动相关规定,首次在自贸协定全面纳入知识产权保护。 2. RCEP签署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里程碑 RCEP签署后,我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比由此前的27%扩大到35%左右,与现有自贸伙伴的双向开放水平也得到提升,充分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 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 2019年,我国与其他成员国贸易总额约占我外贸总额的1/3,来自其他成员国的投资额占我外资总额10%以上。 RCEP将增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通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这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 RCEP全体成员国共同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减少壁垒,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 据国际智库测算,到2030年,RCEP有望每年带动成员国出口净增加5190亿美元,国民收入净增加1860亿美元。 3. 加快构建高标准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 推动RCEP尽快生效实施 继续坚定支持东盟中心地位,与各成员一道,加快完成国内协定批准程序。 与各方协调做好关税减让、原产地标准等方面的具体执行安排,让协定早日惠及各国企业和人民。 与各成员共同努力,在用好协定制度性优惠政策基础上,更好发挥RCEP平台作用,深化和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 进一步拓展自由贸易区网络 推动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尽快生效。 推进中日韩、中国—海合会、中国—挪威、中国—以色列等自贸协定谈判进程。 进一步升级与东盟、新加坡、韩国、新西兰等现有自贸协定。 持续扩大自贸伙伴“朋友圈”。 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 RCEP大量吸收了国际上其他自贸协定的经验,在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救济、电子商务等广泛领域,达到了较高标准。 继续面向国际上更多的主要经济体、主要区域贸易安排,积极开展对话与沟通,不断提高我自贸协定的“含金量”。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