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梭通融媒门户网站
AI写作王
手机版
| 注册 退出
首页顶部

带你走进昌江,真的不得了啦

2025-01-25 09:50:52 来源: 中梭通在线 本期编辑:张春
这里是远离尘嚣的秘境


藏着不为人知的绝美风光
这里是工业记忆与绿色生态
和谐共生的魅力之城
这里是昌江
在这里
你不仅能邂逅“中国木棉之乡”的浪漫景致
还能漫步于国家湿地公园的清新画卷
感受棋子湾的碧波荡漾
体验霸王岭的探险奇遇
......
图片
海南昌江霸王岭的木棉花盛放。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昌江
用山川湖海、林田湿地的无尽魅力
悄然翻开全域生态旅游的新篇章
等你来探寻这份悠然与惊喜
山海黎乡,原始风情
昌江
全称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
一个山海相依、风光旖旎的地方
这里不仅自然风光壮丽
更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让人流连忘返
黎族
海南岛的世居民族
现有人口150多万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百越族的后裔
在昌江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孕育出独特的民族文化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被誉为手工艺的“活化石”
2006年
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纺染织绣技艺之一
已有3000多年历史
黎族先民用木棉纤维纺织衣服
创造出了独特的纺、染、织、绣方法
202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
孩子们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体验黎锦编织。(受访对象供图)
这些技艺
不仅体现了黎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更承载着他们的历史与文化
如今
黎族文化也成了昌江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图片
国际象棋选手和家人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参观。(陈淑嘉 摄)
在昌江的东南部
从霸王岭历经九转盘山路
便可以遇见心目中的“桃花源”
——昌江王下乡
图片
俯瞰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浪论村。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这里的“黎花里”文旅项目
黎族风情、木棉花和栖息地为主题
打造了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黎花三里”
三派村的街巷
仿佛是一座流动的黎族文化博物馆
每一面墙都在诉说着黎族的故事


图片


2023年8月22日,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的特色民俗。(新华社记者 陈子薇 摄)
洪水村保存着海南最完整的
金字型茅草屋部落
是黎族文化的活化石
在这里
游客们可以欣赏黎族独特的建筑风貌
体验制陶、藤编、牛皮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感受黎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片

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十里画廊美景。


而位于南尧河之上的“十里画廊”
则以其奇、险、峻而闻名遐迩
这里的景色绮丽秀美
崖岸上的图案千奇百怪
像一幅巨大的印象派画卷
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这一次
真的不得不去昌江了
去感受那份原始与现代的交融
去体验那份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冬登春赏,趣味无穷
春赏木棉红 夏品芒果香
秋游棋子湾 冬登霸王岭
昌江四季皆有景
季季皆不同
图片
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的昌化江上,游客乘船欣赏昌化江畔的木棉。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每年的二三月份
昌江的木棉花竞相绽放
一眼望去
红艳如火,美不胜收
图片
海南昌江:木棉花开引客来。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在昌化江畔木棉红观景台
可以乘着小船
欣赏岸边木棉的壮丽景色
在宝山梯田观景台
和叉河镇排岸村木棉观景台
梯田与木棉的完美结合
更让人流连忘返
夏日炎炎
香气扑鼻的金芒果
成了不得不去昌江的理由
七叉镇的数千株百年野生芒果树
成群散落在村庄或田间地头
形成了一片百年芒果树群
每年到芒果上市季
金黄的果实满载自然的
宠爱和土地的芬芳
游客纷至沓来
亲身体验采摘之乐
品味那饱满甜腻的果肉
秋风送爽
昌江又添一绝美风光——棋子湾
这里的沙滩洁白如雪
海水碧绿如玉
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盘棋局
图片
12月27日拍摄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昌江段途经的棋子湾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近年来
棋子湾成为赛事热土
多场围棋大赛与沙滩排球赛在此成功举办
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健儿与观众的目光
在这里
你可以尽情沉浸于阳光、沙滩与海浪的怀抱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活力
图片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一隅(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冬季时节
当其他城市披上银白的外衣
霸王岭却依旧保持着盎然的生机
这片林海浩渺、古树蔽日的热带雨林
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
图片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瀑布景观。新华社记者 樊雨晴 摄
在这里
生长着2000多种野生植物
和300多种野生动物
其中最为珍贵的
莫过于濒危动物——
海南黑冠长臂猿
图片
这是2023年10月15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拍摄的海南长臂猿。(李文永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提供)
20世纪70年代
由于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
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不断缩小
经过多年生态修复保护
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
从40年前的2群不到10只
增长到7群42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是海南的底色
也是昌江发展的灵魂
近年来
昌江始终坚守
“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底线
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图片
这是2022年6月29日拍摄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无人机摄)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通过改革创新
不仅孕育出“渔船打捞垃圾”
这一全国制度创新案例
还在“两山”转化路径上取得了一批成果
创成了王下乡、洪水俄力村、大炎浪论村
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村)
昌江的绿色发展之路
越走越宽
图片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排岸村的田野间。新华社发 黎多江 摄
如今
昌江的环境质量已焕然一新
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生态宜居胜地
这一次,真的不得不去昌江了
去体验“冬登春赏”的乐趣
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勃勃生机
工业转型 生态共融
昌江
这座因矿产资源而兴起的县
曾是海南省的重点工业市县之一
然而 随着资源的枯竭
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但昌江人没有放弃
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不断改造升级传统工业
培育新兴产业
逐渐走出一条“黑灰”向“蓝绿”转型之路
近年来
昌江通过取缔落后工艺
淘汰落后产能
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和设备
等一系列措施
基本解决了新旧动能转换中的
环境瓶颈问题
作为海南省第一批
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
昌江积极推进尾矿、建筑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
大宗固废规模化利用
成为海南省唯一获得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备案的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
同时
昌江培育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
依托昌江核电站的产业龙头优势
着重培育以核电生产为基底
核电关联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科技为特色的
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目前
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
正全速推进
产值已超过百亿元
作为海南工业文明的发祥地
昌江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
不仅积累了丰厚的
存量资产、设备和人才
还拥有工矿类和能源类
大型上市企业的本地运营优势
在“优产业、去存量、重循环”的组合拳下
昌江成功实现了
从传统工业到绿色产业的转型
2023年,昌江新增高新企业22家
6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开工建设
铁矿废石尾矿综合利用规模
达到1100万吨/年
大宗固体废物利用产值1.2亿元
......
图片
石碌铁矿最大的矿坑鲜花盛开。新华社记者 陈子薇 摄
昌江
这座充满魅力的县城
正以它独特的自然风光
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蓬勃的发展活力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在这里
你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体验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碰撞
昌江
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期待你的到来



来源: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新华社海南分社、新华网海南频道
作者:张瑜 王雪萍 赵玉和 郭良川


ffa847ec6928df99d8c375b0cf12094b.jpg

讲好全球故事 传播人民声音 关注行业焦点

本文地址:http://zgstzx.com/xiangcunzaixian/12863.html 本期编辑:张春
中梭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