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发展的重要窗口。
2024年中国两会,即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4日在北京召开。相较往年,今年的中国两会更具“时间节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
正因此,今年中国两会备受国内外关注。俄罗斯同样高度关注中国两会。2024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俄罗斯也在今年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因此,俄方更加期待中国两会所释放的信息,渴望从中洞察中国未来发展的政策信号和中俄关系的走向。那么,俄罗斯媒体主要关注中国两会哪些方面呢?
聚焦经济与科技领域
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会前,塔斯社、《俄罗斯报》、俄新社等俄主流媒体纷纷预告中国两会的举行,其中最受关注的内容是中国政府即将公布的2024年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目标。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5.2%,实现了增长5%的预期目标。据此,不少俄专家表达了自己对中国2024年经济的期待和见解。
据俄媒报道,多位俄罗斯相关领域资深专家纷纷表示,在宏观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产业升级不断深化的推动下,随着中国国内需求的进一步复苏,2024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强劲稳定增长。他们认为,中国有能力在2024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并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势头。除了关注中国GDP年度增长目标,俄专家还将注意力转移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上。
塔斯社近日发布消息称,2024年中国预计打破将卫星、飞船等其他航天装置发射到轨道的任务数量纪录。在该报道中,塔斯社引用《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称,2024年全年,中国航天预计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
这些任务包括:空间站2次载人飞船和2次货运飞船的发射;嫦娥六号发射,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南极采样返回;长征六号丙、长征十二号以及天龙三号等新型运载火箭首飞等。
此外,俄媒普遍认为,中国在量子计算、6G、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处于世界前列,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两会将成为探讨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窗口。
期待更多中俄经贸合作信号
3月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
俄媒及专家人士关注中俄经贸发展。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01.1亿美元。该数值相较两国原先设定的于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2000亿美元目标,超额(26.3%)并提前一年达成。对此,俄外交部外交学院当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涅日丹诺夫近日在俄新社刊文,对中俄2024年贸易额进行了预测,认为“俄罗斯和中国今年的贸易额可能达到创纪录的2500亿美元”。涅日丹诺夫表示说:“俄中贸易正在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两国是两个互补的经济体。”
他补充强调,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仍然对双边贸易具有关键的意义。在接受俄和平24电视台采访时,俄亚太研究中心主席谢尔盖·萨纳科耶夫对于2024年中俄贸易表达了更加乐观的态度。“预计2024年俄中贸易额将达到3000亿美元!”他说:“中国是我们最大的邻国,我们能够更方便开展贸易工作。”除了预测年度双边贸易总额,两会前夕,众多俄方人士提出了新的贸易合作点,如美容、物流、新型农产品贸易等,在他们看来,两会将为中俄贸易提供更多“灵感”。
俄ARBEST公司负责人贝拉·阿鲁斯塔米扬日前提到:“中国的美容服务市场是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俄罗斯生产商提供的化妆品正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美容服务供应商也将纷纷涌向中国,两会期间,这种‘灵感’将帮助双方寻找新的契合点。”
此外,一些俄方人士认为中俄贸易方式将更加便捷,数字化贸易将覆盖整个中俄贸易网。俄咨询公司Sinoruss首席执行官苏拉娜·拉德纳耶娃相信,到2024年底中俄贸易将完全过渡到电子贸易交易。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采访时,她表示,贸易文件将仅以电子方式处理,目前已启动电子排队。
“这是一条推动快速过境的‘绿色走廊’,能促使双方更多有用信息的交换和使用”。俄专家学者也指出中俄贸易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希望通过中国两会释放的信号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如俄外交部外交学院当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涅日丹诺夫表示,虽然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农产品具有前景,但目前俄罗斯对中国的羊肉、猪肉、兔肉、蜂胶等出口仍受到限制。
俄国立管理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关系教授叶夫根尼·斯米尔诺夫在接受《俄罗斯报》采访时表示,俄中贸易面临公路和铁路仍缺乏检查站,主要管道和海上石油出口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希望中国两会释放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信号!”他补充道。【文字来源: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莫斯科分社图片来源: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